我知道了
致敬耕耘 礼赞丰收
——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

记者 丁一 李理 杨琳 张月颖 杨萌

【编者按】

金秋时节,万物丰盈,五彩斑斓的好“丰”景,徐徐铺陈在广袤的卯酉大地。9月23日,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,本报记者分赴一线,感受各地农民晒丰收、田间地头话丰收、抢抓时节忙“三秋”的火热氛围。

[蚕茧“好钱景” 致富“新丝路”]

9月22日,记者来到新丰镇裕南村二组蚕农吴定全的家中,看到一个个洁白圆实的蚕茧静静躺在塑料折簇上,六七个村民正在帮忙采摘,大家有序分工,将蚕茧采摘下来堆放在一起,不多时,就装满了好几筐。

蚕农吴定全说,他有11亩田,大概一亩田养一张纸的桑蚕,蚕茧大约有七八十斤的产量。就目前来看,蚕茧价格在每斤二十一二元左右,市场行情还是可观的。除了常态化养殖的蚕茧品种,吴定全今年首次尝试了双宫茧品种,并与当地蚕丝被制作商合作,收获的蚕茧直接销售给制作商,不需要再为销路发愁。

裕南人家蚕丝被负责人宗莉莉介绍,今年秋季公司引进丝棉一号蚕品种,组织给蚕农饲养,养出的蚕茧公司以保护价收购,蚕茧收购价每公斤五十元,比常规蚕茧每公斤高出七到八元。收购的蚕茧经过冷水抽丝机加工成蚕丝棉,再手工制作成蚕丝被面向市场销售,一条完整的桑蚕产业链在裕南逐步形成,让越来越多的蚕农看到市场的前景、增收的希望。

[鮰鱼喜丰收 渔民笑开颜]

金秋九月,我区奏响了渔业丰收之曲,各种肥美的水产品被打捞上来,即将销往全国各地。

清晨,春之苑生态农场鱼塘波光粼粼,不少鱼儿在库中跳跃,捕鱼队穿着绿色橡胶皮裤正在围网,随着网口收拢,一尾尾鮰鱼活蹦乱跳、溅起层层水花。渔民看着鱼跃水面、水美鱼肥的场景,流露出丰收的喜悦。

春之苑生态农场养殖户王永才介绍,农场的塘口210亩左右,今年主养鮰鱼,套养花鲢、白鲢和银鲫刀鱼。目前鮰鱼的效益十分可观,售价每斤10.5元,很多客户慕名而来订购鱼、再转售,从而销往全国各地。

据了解,春之苑生态农场于2005年加入金鹿渔业专业合作社。该合作社坚持以“服务成员”为宗旨,未来将立足高端产业,做大水产养殖和饲料加工,着力产业链延伸,打造“苗种繁育、成品养殖、动保供给、饲料生产、水产品销售与加工”的全产业链。

[7.3万亩杂交制种水稻开镰]

金秋九月,收获的季节。作为全省最大的水稻制种生产基地,我区7.3万亩杂交制种水稻已分批进入成熟收割期,制种企业、种植大户抢抓时机,精收细打,确保颗粒归仓。

在江苏金色农业公司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,数台收割机正在田里来回穿梭、紧张作业,基地工作人员在田边丈量产量。今年,受夏季高温影响,杂交制种水稻关键生育进程受阻。

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朱孔志告诉记者,今年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经历61年来持续性最长的异常高温天气,针对这种异常天气,基地采取灌深水、施尿素和叶面喷施叶面肥等措施,最大程度降低异常高温天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。

通过更精细化的田间管理,加上全程机械化的使用,达到精细收获加工的要求,配合不同种植组合的尝试使用,特别是今年新推出的耐高温制种水稻表现不俗,因此产量能够和以往持平。截至9月19日,全区杂交制种水稻已收割60%。

朱孔志介绍,目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.2万亩,其中制种组合23个,经历今年的异常高温天气,发现一些组合耐高温性较好、受异常高温天气影响较小,为以后杂交水稻制种品种的选择和栽培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